电影推荐
  • 翻拍《忠犬八公》 | 冯小刚与他的大黄“八筒”

    相信八公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一只来自日本的秋田犬,在各种的机缘巧合下,一位大学教授收养了它,期间家人也对收养八公这件事产生了阻挠。但是后续都与八公形成了很深厚的感情。因为教授需要搭乘火车上下班,所以之后的每天,八公都会跟随教授一起上下班,早上将教授送到车站,傍晚就在车站门口等待教授下班。直到有一天,教授突发疾病与世长辞后,就再也没有回到车站。而八公在之后的九年时间里一直在车站等候教授的回家,直到最后死去。忠犬八公故事背景在中国版《忠犬八公》出世之前,这个故事被演绎了两个版本。分别是1987年日本

  • 幕后宫 | 改档后的中国乒乓还能站得住脚吗?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影像后宫(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847885903/以《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为代表的体育电影类型的题材方面来说,我们会发现体育电影类型的叙事内容都大同小异,都是在宏大的体育事件背景下,讲述人物或者团队在拿得金牌的路上,遇到了困难中迎难而上,最后解决了困难拿到金牌或者获胜的故事。《中国乒乓》今日重新上映这类故事选题很容易陷入“换汤不换药”的叙事困境中。同时这也是近年来体育类型电影在电影市场的拦路虎。体育电影类型的叙事角度和叙事风格的单一,会

  • 《菊石》 | 而飞蛾死于黑夜

    黑场之下,水流声伴着女人的轻叹环绕颅内,漆黑的画面让人不禁沉浸于这空灵的意境。当黑场渐渐淡出,沙沙的摩擦声带出影片的第一个画面:女仆的双手在角落反复擦着印满条框图案的地砖,随即一群男人的闯入空间,打断了她的工作。片头的场面调度即暗示了影片中的女性形象——生活在规训下的边缘群体。主角之一夏洛特,诠释的是夫姓附属的标准妻子形象。此类女性在婚姻中没有发言权,且只能活在丈夫的影子底下。夏洛特盯着玻璃罩中的蛾子,被丈夫罗德克里认为是无所事事,她想继续躺着发呆,却遭到丈夫的呵斥。罗德克里带着怒气掀开夏洛特的

  • 《怪房客》 | 在疯癫的自毁与灰烬中瞥见真相

    “ 这个世界有多少种性格、野心和必然产生的幻觉,不可穷尽的疯癫就有多少种面孔。”—福柯疯癫的意象在艺术作品中并不少见,往往能在一些荒诞中将恐怖的真相揭露出来。大师级导演对于这种意象的运用和想象更是能触发观众对于现实和疯癫之间界限的深度思考,如导演罗曼波兰斯基自导自演的一部电影《怪房客》,其中就呈现了他荒诞怪异的幻想,以及映射出其对社会的怀疑和批判。故事是从一位名为特里库斯基的波兰裔年轻男性来法国巴黎租住一间公寓开始的。在搬进公寓之前,特里库斯基去看望了因跳楼而住进医院前租客西蒙。他记住了全身如木乃

  • 《拾穗者》 | 于无人问津处拾捡遗落的风景

    “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三个农妇在收割后的田地里弯腰捡拾遗留在地上的麦穗。她们神情是那么认真,唯恐漏掉一个麦穗。在她们身后是一片收割过的天地,广袤无垠,麦垛堆积如山,一片收割忙碌的景象。”这是米勒画中1857年的拾穗者。受此启发,阿涅斯·瓦尔达在1998-1999年带着数码摄像机在法国城市和乡村的“闲逛”的过程中拍摄了《拾穗者》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世纪之交生活在现代的形形色色的“拾穗者”们的故事。法国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于1857年创作的《拾穗者》《拾穗者》还有另一个译名为《我和拾穗者》,瓦尔达将自己

  • 《赎罪 ATONEMENT》 | 炼狱中的诉说

    “英国远征军以及法国同盟,在西北区苦战,同盟军士气高昂,皇家空军持续提供火力,支持法国与比利时东北处的同盟军,持续攻击铁路……”纵深的走廊,布兰妮孑然游走,广播里播放的是BBC电台重复又重复着的嘶哑的声音。“到底是灾难降临,还是走向胜利?”她寻不到答案。布兰妮所能做的,只有一遍又一遍地搓洗着沾满伤兵鲜血的双手,仿佛这样做就能刷洗掉少女时期的罪恶。若不是她沉浸在对爱恋朦胧不清的幻想,在六年前的那一个夜晚将罗比卷入被叛强奸罪的泥沼,罗比现在是不是已经和塞西利亚有了一个幸福的结局?每天都有新的伤兵推到她面

  • 心有热烈,藏于俗常 | 帕特森 PATERSON

    “诗意散落在各个时空的各个角落,诗人也无处不在,也许就藏在某一个普通的身体里”在电影《帕特森》中,男主角帕特森是这座城市里一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和妻子劳拉过着和谐稳定的生活,他的每一天都简单而重复:在六点10左右起床,吃完简单的早餐后去上班,每天开着公交车沿着固定的路线行驶,下班之后去遛狗,去同一家酒吧喝同样的酒,然后第二天在几乎相同的时间与女友在同一张床上醒来,周而复始。这几乎就是一整部电影,也有可能就是帕特森的全部人生。在这样的生活中唯一的亮色是他喜欢写诗,常常在独自一人的时候去将生活中观察到

  • 《国王的演讲》 | 硝烟之下,言语之间

    “在这一庄严时刻,也许是我们有史以来生死攸关的时刻。我要向大英人民的每个家庭,传达这个消息。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有生之年将再一次面对战争,我们竭尽全力,想为我们和那些如今成为敌人的人之间的差异,找到和平的解决办法。但终是突然,我们被迫面临冲突,因为我们是被号召去挑战一种信条,这种信条如果获胜,将是对全世界文明秩序的致命打击......为了我们所珍惜的一切,毫无疑问,我们不应拒绝迎接这种挑战。为了这个崇高的目标,在此,我号召海内外所有大英的臣民,将我们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请你们保持镇静和坚定,在此危难之

  • 《呼喊与细语》 | 身体被光影切割,灵魂在黑暗里低语

    “四个白衣女人在红色的房间里。她们到处走动,彼此耳语,举止神秘……她们不死心地再三回来,我领悟到她们要我做些事。”这构成了《呼喊与细语》最开始的雏形。电影围绕四个女人展开:艾格尼丝因为癌症生命将尽,她的姐妹卡琳和玛丽亚回到庄园,与女仆安娜一起照顾她,直到她去世后姐妹们一一离开。故事被设置在一个幽暗、神秘的庄园里,在几乎被红色主宰的房间内,穿着白色的衣裙的四位女性依次登场。在白裙的包裹下,被大片的红色装饰墙面和地板映衬着,强烈的反差下女性以及女性躯体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和主体。女性的“身体”在电影里被赋

  • 无解的对立,杀人的书籍|关于冷酷祭典

    而真正的恶之花无需灌溉,索菲的恶则是如此,从她的角度,将知道自己秘密的所有人视为仇人,将所有关怀和帮助视为侮辱和讽刺,一旦触及她的秘密,就会有一场冷酷而诡异的祭典仪式,再次将秘密封藏。其中最后两枪,索菲打向了最先发现她秘密的梅琳达和书柜上的书籍。

共有7页首页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尾页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