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幕后宫 | 改档后的中国乒乓还能站得住脚吗?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影像后宫(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847885903/ 以《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为代表的体育电影类型的题材方面来说,我们会发现体育电影类型的叙事内容都大同小异,都是在宏大的体育事件背景下,讲述人物或者团队在拿得金牌的路上,遇到了困难中迎难而上,最后解决了困难拿到金牌或者获胜的故事。 《中国乒乓》今日重新上映 这类故事选题很容易陷入“换汤不换药”的叙事困境中。同时这也是近年来体育类型电影在电影市场的拦路虎。体育电影类型的叙事角度和叙事风格的单一,会使得在剧情方面没有太多的悬念情节,导致观众的观看欲望降低,也是业内俗称的“观众不买账”。 但其实国产体育电影正在迎向新的发展阶段。比如说继《夺冠》后,这类真实还原比赛现场的影片井喷式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另外的一个角度去看待体育电影,去感受体育电影的魅力。 重现真实比赛中透露出来的情感"x"元素 体育电影+X的电影叙事模式应运而生。这个X指的是情感,例如亲情、友情、民族大义的共情等等。这些与情感元素的相互融合更符合对当下体育电影的趋势。在之前,影片的叙事会注重运动本身的表现形式和具体过程,更加注重体育竞技细节的本身,反而很少描绘背后的情感因素。而近些年这两个因素的相互接驳也让体育电影上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就拿《夺冠》来说,不仅能在影片中提炼出当代主旋律电影所带来的红色主题,更能借助这一体育运动去挖掘更深层次的女排精神。 《夺冠》背后的女排精神 而在《五个扑水的少年》中用底层五个小人物的转变成长去描绘这一体育运动,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其实这部影片对外宣称是“青春片”,因为主题更多的是想体现五个男孩子的成长,所以会有一些青春伤痛文学的影子。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对于无性别差异化的体育项目的推广和体育精神传递的热忱。 《五个扑水的少年》 《超越》 但并不是所有体育电影与情感的融合能够得到较好的口碑和良好的经济效益。比如前年上映的电影《超越》也是有借鉴苏炳添跑进10秒这一事件创作,但影片更多的是讲述一种成年人的无奈和遗憾,将叙事角度聚焦到个体,聚焦到人物对自身的超越。非常明白导演想用运动的背景下套小人物的故事,就以观看体验来说这部电影会有点鼠头蛇尾,人物没有刻画的很精彩,故事也没有特别惊艳,导致影片的主题没有很鲜明,留下的失败主题反而让观众对剧情的不知所措。 其实我们与国外的体育电影类型相比,我们在题材的情感表达方面并没有特别突出。比如像国外《百万美元宝贝》和《摔跤吧爸爸》就会非常明显的将一些敏感的社会热点提取出来转变成电影呈现的主观感受,这种更多的是从原创到改编,从写实到幻想。导演会偏向使用电影表达的视角引起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群体的共鸣。 《百万美元宝贝》 《摔跤吧爸爸》 但是国内的体育电影类型会更多的宣扬主旋律,去传递体育精神的可贵。在这样的叙事框架中,电影的创作角度更偏向自我到集体的蜕变/成长为核心来铺陈影片,由小及大的逐渐推进,更能映射出体育精神中热忱与共情的价值传递。体育比赛的精彩是来源于它的不确定性和真实性,而体育电影的精彩是来源于它对故事的重构,对于体育精神的理解,如何顺利的把体育运动的精神火炬传递下去。所以这些方面是未来我们对体育电影题材创作的想法,也是近些年来电影人在体育电影领域为之努力的方向。 文案编辑|十一 排版设计|果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