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八公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一只来自日本的秋田犬,在各种的机缘巧合下,一位大学教授收养了它,期间家人也对收养八公这件事产生了阻挠。但是后续都与八公形成了很深厚的感情。因为教授需要搭乘火车上下班,所以之后的每天,八公都会跟随教授一起上下班,早上将教授送到车站,傍晚就在车站门口等待教授下班。
直到有一天,教授突发疾病与世长辞后,就再也没有回到车站。而八公在之后的九年时间里一直在车站等候教授的回家,直到最后死去。
在中国版《忠犬八公》出世之前,这个故事被演绎了两个版本。分别是1987年日本导演神山征二郎创作的《忠犬八公物语》和2009年美国导演拉斯·霍尔斯道姆创作的《忠犬八公的故事》。(后续称日版和美版)而这几版的影片都是改编自新藤兼人的原著剧本「ハチ公物語」。但是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各国家的影片叙事偏好都不一样,包括对于情节先后的处理,片中人物对八公情感的处理点上都十分不一致。
在美版的故事中,我们能够探索到很强烈的好莱坞影片的触点痕迹。整个影片的故事形成了很规整的闭环,即有相对完整的人物关系和叙事结构。包括在拍摄时,我们能看到镜头是有动物的主观视角、人物的主观视角还有我们(即第三方)的客观视角构成了影片。在镜头的处理上,会相对克制。使用了机械化的镜头组接,能够以客观的视角去看待整个影片。
而日版在叙事上面会更加侧重类纪录片的叙事,更加注重影片的真实还原感,所以对于影片的叙事的节奏会比较缓慢,在冲突和需要转折的地方也是很平淡地带过。而且相对于美版来说,日版的冲突会更多。比如在教授去世后,八公被数次嫌弃,在美版的却并没有这个剧情设计。但是个人觉得日版加强了冲突情节的设计也没有在影片的节奏上或者后续情感的递增上形成很大的反差,反而是后知后觉感受到了这些冲突情节下的八公处境的艰难下依旧坚守依旧忠诚的感情。
在人物的处理上,两版的偏重也不一致。日版更加注重在动物与人性两者的对比,比如在八公在教授的宠爱下,冒着大雨教授也会把八公带进书房和他一起睡。但是在教授去世后,八公被寄人篱下,在外面淋雨也没有人会记得他。还有就是搬走之后,新主人对狗的厌恶,还有邻居妻子在邻居走后对狗的遗弃,其实很大一部分也是揭露了当时日本军国主义下的社会混乱和凉薄,混乱时世,先顾及自身。
但是在美版,我们能看见每个人物都很温暖,没有在人物上制造太多的冲突,反而将重点放在了八公身上,抛去故事原本的叙事,在美版的感觉更多是“顺势而为”,情感也自然而然随着影片的进程延伸出来了,所以也会有更多人会更偏爱美版的原因,情感的一步步递进转折到结束都有回味悠长的感觉。
相比于这两版,我们在中国版的预告片中,我们能看到“忠犬八公”的本土化IP翻拍与落地。与日版美版不同的是,狗的品种从“秋田犬”被换成了“中华田园犬”,换上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小狗,这也是一种本土化的创新了。“八公”的名字也被换成了“八筒”,在预告片中毫不忌讳的对麻将文化的发扬,也是作为非常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存在。
在影片中,也以重庆山城为背景,为影片“旅途和距离”的概念划分了很合适的城市。在语言包装上也以重庆方言为主,能够更加贴合中国人所喜欢的“人情烟火味”。而且在预告片的结尾也暗含对影片结尾的诠释,与日美两版的不同,最后教授并没有逝去,而是用“忘记”来作为结尾。在看完预告片后,个人感觉不像翻拍,更像是借了“忠犬八公”故事的外壳,去另外讲了个国产动物类治愈故事。
拥有以冯小刚以及陈冲等实力派的演员班底,徐昂在16年经历了两部主导电视剧《猎人》、《法医秦明》后,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再次出现在回到电影领域,而距离上次出现在荧幕上的《十二公民》已经有九年之别。
从八公到八筒,从秋田犬到中华田园犬,这一次由徐昂主导的中国版《忠犬八公》,大家还会带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一类型国外经典电影的改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