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凋零的异语繁花 | 台语片兴衰起落 贰上回,我们大致回顾了台语片由红极一时至遁入尘烟的荣枯史。台语片的蓬勃,虽含时代机缘巧合,但代代台语电影人为之挥洒的汗水,亦无可否认。 还记得台湾首部 35mm台语片《薛平贵与王宝钏》吗?其导演何基明,是台语电影史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何基明为台湾至日本东京都学习电影的前辈之一。16 岁的他参观了日本东京都的 P.C.L 映画制作所(东宝株式会社前身之一)后,意识到“学医救不了中国人”,决定不依父母学医的安排改学电影。1956 年,他执导的歌仔戏电影《薛平贵与王宝钏》上映,这部电影空前轰动,恍若平地一声雷,掀起台语片狂潮,揭开台语片黄金时代的序幕。 由于票房火爆,何基明售台中平等街二间店面,于1956年在今台中市中兴大学附近创办华兴电影制片厂。这是台湾首家民营电影制片厂,摄影棚占地 120㎡,包办演员训练、胶片冲洗、剪辑等。何基明任厂长,其弟何錂明任副厂长兼摄影师,工作人员多为同村亲朋好友。资金短缺街坊慷慨相助,拍摄场地邻里热情提供。正是华兴大家庭的齐心协力,方使他们得以实现对台语片的理想抱负。遗憾的是,华兴电影制片厂于1959年(一说为 1961 年)因经营不善停业。 《薛平贵与王宝钏》开启台语片时代后,大量良莠不齐的台语片赶马上映,这些电影题材陈旧、质量低下、为赶工因陋就简。导演林抟秋立志振兴台湾电影。经友人与前辈的鼓励支持,于 1957 年成立玉峯影业有限公司,隔年湖山制片厂于莺歌完工,较当年中影制片厂更具规模。内设摄影棚、暗房、配音间、放映室、教室、学生宿舍等,更引入大量不易进口的专业器材,邀请昔日东宝同事教学。可谓当年台湾最具规模的民营电影制片厂。 1955 年,李泉溪受何基明导演之邀参与《薛平贵与王宝钏》拍摄工作,自此正式踏入影视行业。1957 年首执导筒拍摄《赤崁楼之恋》,凭《黄昏再会》与《谁的罪恶》入围《征信新闻》(今《中国时报》)主办的“第一届台语电影片展览会”。同年与成功影业社社长周天生及布景师黄良雄等人租下台中民生戏院组成“金山电影摄影社”,业界称之为“金山电影制片厂”。1959 年短暂休整后于 1960 年二度兴起,批量制作深受观众喜爱的歌仔戏电影,每月可生产三部电影!1963 年,大都影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金山电影摄影社并入其中。 金山电影摄影社、玉峯影业有限公司与华兴电影制片厂,它们加速了台语片民营制片厂独立制作的步伐,也在电影技术方面培养许多后进。正是台语片先辈这份对电影的热忱,铸就了台语片辉煌的 27 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