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弭现实边界|虚拟制片作为光与梦交织的产物,电影一直与科技相伴相生,从胶卷到数字拷贝,从手绘动画到CG动画,从2D银幕到VR影院,在过去的一百年间,电影的载体、制作方式以及观看形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预见的是,技术的进步还将带来行业的持续变革,而当下电影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在制作领域的体现就是“虚拟制片”。所谓“虚拟制片”(Virtual Production)就是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虚拟合成(CGI)、动作捕捉、摄影机即时反求与游戏虚幻引擎 (UNREAL ENGINE)技术,通过LED幕墙与智能化灯光系统的结合,让真实的演员与虚拟场景完全融为一体。打破了绿、蓝幕拍摄——后期合成的传统流程,依托虚幻引擎强大的场景构建、环境模拟、即时渲染等功能让各部门在摄影棚的可控拍摄环境之内获得及时反馈、让创作者“所见即所得”,这有点类似于早期好莱坞曾使用的“背景投影(rear projection)”技术,即将动态或静态图像投影到一个大的半透明屏幕上,给屏幕前表演的电影演员做拍摄背景,相较于实地取景,这种方式更加经济划算。 《诞辰》剧照 2019年上映的美剧《曼达洛人》第一次使用虚拟制片技术,给予全球影视行业极大震撼。2021年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也基于此技术打造了国内首部 LED 屏前虚拟拍摄教学实验片《异星救援》。今年4月,一部叫《诞辰》的国产科幻短片在北美NAB大展上广受赞誉,再度引发业内对于虚拟制片的热议。这部只有9分钟的短片全程在LED虚拟影棚现场实拍,零后期,影片表达的关于人类生存危机、地球文明延续等情感内核通过虚拟制片技术完成了较为成功的视觉呈现。 《曼达洛人》拍摄现场 在全世界都受疫情影响的当下,传统电影行业不但面临优质内容的短缺,还受到日渐崛起的流媒体的冲击,基于此,虚拟制片有很多独特优势。首先虚拟制片相较于传统制片将拍摄场地、道具及人员管理简约化、便捷化,节约很多成本。《诞辰》制作方表示,这部短片的拍摄只用了4天,道具也只有3种,但整体呈现出的效果完全不输好莱坞大制作。其次,虚拟制片重塑影片生产流程,将以往后期剪辑中的任务整合前置,从而减少了补拍带来的额外风险,同时也降低了二次创作对导演艺术表现的干扰。这种生产方式将整个艺术创作过程集中在一个时间段,方便剧组各个部门的沟通,LED屏对绿幕的替代也有助于演员情感的建构,可见,虚拟制片可以为艺术赋能。 《异星救援》搭建LED屏 观照现实,自从《流浪地球》开启国内科幻电影元年,我国电影人对科幻题材的探索愈发深入。2020年,国家电影局提出“科幻十条”,针对科幻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特效技术、人才培养等加强扶持引导出台了10条政策措施,致力于将科幻电影打造成为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新动能,从这个角度出发,虚拟制片或有望成为下一阶段电影生产的新动力,那么一名合格的制片人又该如何把握虚拟制片这一风口? 《异醒救援》中的虚拟场景 影像后宫公众号曾在之前的一篇推文中介绍过制片人这一工种(制片人|穿梭于剧组内外的核心人物),在好莱坞工业体系中,“制片人中心制”是电影生产运转的基础,在国内的电影项目中,制片人作为总控者,从早期的项目开发、融资到影片完成与发行方对接,需要深入到生产全流程,任务艰巨。所以,制片人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基础,还要有把控全局的前瞻思维。由于虚拟制片技术涉及大量诸如虚幻引擎、数字资产、屏幕显示、动作捕捉等技术手段,将来势必要引入大量诸如游戏、LED 屏幕、动态仿真、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等行业人才的参与,因此,制片人需要对这些专业技术均有所了解,以便与剧组各部门畅通交流,帮助导演实现其艺术表达,同时合理分配人员,协调项目进程。 电影在诞生至今的百年里,经历了各种技术变革和文化潮流的冲击,之所以能延续艺术传承,传达时代声音,缘于不同时代的影迷在经典和创新影片中找到了安置灵魂的角落,但电影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必须积极拥抱时代才能历久弥新。虚拟制片就是新时代里,技术对电影的召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