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对抗、共生,我们久久纠缠

母亲,一个被提起时就笼罩着神话和光芒的词。从电影诞生到现在,赞颂与“神话”母亲这一形象的电影不胜枚举,母亲在其中奉献、无私、自我牺牲,催人泪下。然而,“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众多此类的作品崇高化母亲形象的同时,也在固化母亲形象,形成了不可晃动的男权社会规范——母亲是伟大无私、任劳任怨的。


可在人们神化母亲这一女性形象时,母亲作为女性一定程度上也是在社会中“卑下”的、被歧视的部分,正如波伏娃曾说“人们一方面轻视女性,另一方面对母亲表示敬意,这两种态度的轻易糅合,实在是过了分的欺骗”。因此,在一些电影中,也有了一系列打破先前刻板印象的母亲形象出现,伴随之的是其中与传统不同的母女关系。





1.jpg

“妈妈,我爱你和恨你一样多”。



《秋日奏鸣曲》中,伯格曼勾勒出两个疏离的母女之间触目惊心的鸿沟母亲,只专注自己,女儿,渴望注意与爱,女儿一直处在被忽视和自卑之中,这让成年后的女儿失去了明确的自我认知和爱人的能力,在这毕生的问题中,女儿积攒起的怨恨越来越多,成为女儿终生难愈的精神伤痕。女儿与母亲一辈子难以走向宽恕与和解,尽管最后女儿向母亲写下了一封道歉信,但这终究是一种宿命般的纠缠。


2.png

又如电影《春潮》中,构建了纪明岚与郭建波,郭建波与郭婉婷三代人中的两对母女关系,这两对母女关系都有着一个相同的重要成因——父亲的缺席。无论是郭建波的父亲还是纪明岚的丈夫,都是对家庭不忠的男性,而影片中的女性角色因此各执一词,导致二人关系压抑紧张。对于母亲,丈夫是毁掉自己生活的恶人,而对于女儿,父亲是温柔完美的慈父。


3.png

因为女孩们从出生开始就处在了“男性中心”,历史、政治、童话故事、传说都将男性放在了赞美的位置,把功勋都归在男性身上,女孩们从小便将父亲当成家庭中等级最高的所在,父亲的赞美和关爱是女儿们的唯一的成就来源。


同样的矛盾在《热泪伤痕》也可以看到,女儿会把父亲的离去归咎在母亲的身上。Selena 的父亲是酒鬼,对妻子施以暴力,但在 Selena 心中,父亲依然是可依靠的、充满父爱的形象,她选择性地忘记了父亲曾侵犯过她的行为,却记住了母亲挥着斧头冲向父亲。


4.png





5.jpg

子宫里的胎儿与母亲

便是一种“共生”关系

这样的共生关系

不仅体现在十月怀胎期生理上的共生

也体现在之后的心理共生




《柔情史》里,两人互相控制,又相爱相杀,在面对男性时可以立刻化敌为友。母亲,拥有文学天赋,被生活的重担压迫,功利,对男性不信任;女儿,靠写作为生,傲慢。母亲在沉闷苦痛的生活下,将唯一可以控制的对象指向了女儿,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事无巨细地“安排”。女儿对此的抗争则是如母亲一般,这样的拉锯让两人更像是两只困兽共生时的宣泄。


6.png

《芳心天涯》中的纽带内核也呈现出“共生”的色彩。母亲拥有文学学位,不甘在一个小城和无趣的丈夫过平庸的后半生,挪用了退休金,带着女儿前往洛杉矶,并幻想着把女儿打造成明星。然而到达之后,两人的生活拮据,不如意,女儿开始反抗母亲,但逃离的同时又对母亲充满了怜悯,最后两人以和解结局。


7.png




8.jpg

除开母女之间的对抗与共生

两个身份

两代人之间的联结

两个生命之间传递着更深层的东西




阿莫多瓦的《回归》在极具戏剧性冲突下展示了这一点。拉蒙塔作为女儿时被父亲强暴,生下一女儿,并对自己实际上不知情的母亲充满怨恨。母亲在了解真相之后,将拉蒙塔的父亲与情人狠狠烧死,而在拉蒙塔成婚后,自己的丈夫试图强暴自己的女儿,与自己同样的噩梦即将也发生在自己的女儿上时,女儿杀死了丈夫,最终拉蒙塔负起责任保护女儿,也与自己的母亲最终相见和解。


影片的最后,三人都回归到母女之间安全美好的空间中。其中的勇敢、爱在母女血缘之中流转传承,呈现出女性生命智慧、丰厚的美。


9.png


电影跨越刻板社会观念的栅栏,把“不理想化”的母亲与女儿呈现出来。在有血有肉的母亲与女儿的关系中,有对抗,有共生,有传承,两者在生命中久久纠缠,迸出的是人类生命互相缠绕时复杂的感受与爱,正是这样复杂幽微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不一样的艺术美感,也让我们走近不一样的女性世界。


参考文献

[1]王京.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女性电影中的母女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21.

[2]张印蓉.“母性神话”的消解与重构:近年中国女性电影中的母女关系表述[J].电影新作,2021(04):150-154.




图文策划|小谢

排版美编|Vi

图片均源于网络


欢迎各位电影人、电影爱好者踊跃投稿!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