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耽于幻想,离奇而美好 | 寺山修司

诗人、导演、摄影师、前卫戏剧家、歌词作者、赛马评论家。

这些身份,都凝聚在一个人身上——寺山修司。对于他,很难

用某一个名词定义。连他自己都说:“我的职业就是寺山修司。”

《死者田园祭》、《抛掉书本上街去》、《草迷宫》都是他的

代表作品。


1.jpg




诗人


在寺山修司青少年的成长中,有一段不可或缺的艺术经历,就是写诗歌。12岁开始发表短歌,13岁开始创作俳句,诗歌占据了他的青年时光。他在自己的诗集序中这样写道:“所有东西的价值都崩塌了,自由突然向我们袭来。为了能够成功超越这种自由,我小心翼翼地寻找着另一种形式。”

 

秉承着这种态度,在他的作品中,诗歌的意向反复出现,对影像组合拼贴成为他独特的叙事方式。诗歌是抒发情感的重要文学媒介,寺山将自己的心理轨迹埋藏在诗中,也在影片中。


2.jpg



“我们这儿有木匠街、庙街、米街、佛教街,

但是,小鸟,

这里不是有条可以买老母亲的街吗”;


“在这个小女孩松散的头发中间,

有花语拼出的葬礼二字”。


——《死者田园祭》


这些作为旁白读出的诗句和俳句充满了意境,配合影片的梦幻画面,在叙事的同时增加了影片的意味,使寺山修司的电影独具一种诗化的韵律之美。


3.jpg




戏剧家


寺山在32岁时成立了实验剧团“天井栈敷”,成为日本戏剧界“小剧场运动” 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他的戏剧充满前卫姿态和实验性。他不受条条框框所限,在声光电的多般造型之余,还突破了场域和观众的限制,甚至还会把日常世界与喧闹街头变为戏剧的舞台,如《碰撞》,又或是模糊观众与演员的界限,如《观众席》。

1644395264436561.jpg


 

戏剧中不拘一格的姿态也延续到了他的影像中,超现实主义风格成为了他的名片。寺山以主观的色彩重新建构记忆和现实,用一种后现代主义的随意拼贴夸张地表现色彩撞击所形成的独特意象。

 

1971年的《抛掉书本上街去》以急速晃动的镜头,剧烈饱满的情感触及街道运动中的青年。他们在迷幻和颓靡中分食大麻,在海边燃起赤色火焰,烧毁旗帜,分享自由。两种色彩谱系表达人物主观心理,紫色代表理想和幻梦中的美好世界,绿色则验证现实的压抑和无望。


      5.jpg


6.jpg


寺山修司将实验性不仅应用在影片的形式上,更是应用在其影片的主题上。恋母与弑母在他的影片中反复被讨论,他坦言小时候喜爱看母爱题材的电影,母亲因为战争失去丈夫,不得已抛弃孩子去谋生,并在孩子长大后得到了孩子的原谅与孝顺,但在与这些电影的结局相反的现实中,母亲成了被“抛弃的一代”。《死者田园祭》中寺山呈现的是一个过去的母亲的形象,那在《抛掉书本上街去》中,祖母则代表了二十年后被抛弃的母亲。


7.jpg


8.jpg




多重身份下的寺山修司创作出的实验影像,将各种看似不相关的符号,荒凉怪诞的场景,迷乱的画面,忧郁的音乐,异质的叙事场景交织在一起,将其作为人类文化交流的“语言”,让观众不断解读。

 

寺山修司是一位耽于幻想的创作者,一个始终与主流保持着疏离的真正的前卫艺术家。他瑰丽、奇异、甚至是诡谲的内心世界浓重地倾泻于他的创作之中,反映于文学、戏剧、电影等多个创作领域。他的艺术世界是统一的:酷烈而浪漫,离奇又美好,吸引人驻足,却也叫人望而却步。

参考资料:
[1]沈蕊兰. 论寺山修司影像中的实验性[D].中国美术学院,2018.

[2]徐颖颖.寺山修司电影基于梦幻之上的多元表达[J].电影文学,2018(14):82-84.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