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自己的工作室称为“工厂”,许多名人都曾到此拍摄。他把摄像机对准名人,只要求他们盯着摄像机就好了。曾有人问他“为什么你让摄像机一直开着?”他说“因为自然的演比扮演别人好,因为看别人只是做他们自己,而不是演他们自己比较好。”
他曾在《沉睡》中拍摄一个男人的睡眠状态,片长超过六小时;也曾在系列短片《吻》中让演员接吻三分钟。他甚至可以算的上是真人秀的鼻祖,镜头前的每个人都能成为名人,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吻》(Kiss,1963-1964)
他是安迪沃霍尔,是波普艺术影响深远的开创者之一。他用印刷的方法把照片转移到画布上,甚至触及到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底线——重复。自此艺术被拉下神坛,开始在民间批量印刷。或许很多人对他的画作非常熟悉,却忽略了他的导演身份。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恰好生活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变革时期,当时盛行的抽象表现主义受到注重消费、看中结果的市场经济的冲击,通过对市场现存的商品进行二次创造,来试图达到磨平艺术与生活的区别的波普主义应运而生。Big electric chair, 1967
他打破了艺术在民间遥不可及的神话,将生活中的任何所见作为二次创作的灵感。把艺术用在广告,给品牌带来了巨大收益;甚至只需一张照片,便能创作出一个人的一生。他把艺术当做商品,却让他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为更多人喜爱。他让自己当上名人,也让自己成为商品,很多时候“他的顾客只看得见他的签名”。Amos, 1976
或许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不是一个导演,他只是把摄像机放在那里,几小时的运转。当摄像机恢复了摄像机的原始功能,当导演“不正经”的坐在机子前,也许那只是一台机、一个人和一段故事本真的还原。他也许是披着艺术幌子的商人,也许是不务正业的导演,也许是破坏艺术高雅性的罪魁祸首......小宫以为,他是一个随性的开拓者,将曾经被束之高阁的艺术还给人间。谁说艺术沾上了铜臭味儿就不能成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