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那些年,午夜电影的反文化论战

兴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午夜电影,作为“私人电影”的支柱,是一个时代观众的狂欢,后来也被观众迅速地终结了。


今天小宫就与大家分享,那些年午夜电影,对反文化的论战。

图片

El Topo,1970


1970年的某个秋夜,在纽约第十八大道和第十九街交会处的厄尔金电影院,将导演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的《鼹鼠》(El Topo),挑选为午夜特别场放映的影片。这部超现实西部电影好莱坞体质边缘的产物。

虽然故事奇葩、逻辑混乱、各种混搭、荒诞十足,且全片充满集体屠杀和恐吓拷打,但它在影迷中广受好评,就此,开启了不循规蹈矩的午夜电影的潮流。曾有影评人说过:“如果要谈到Cult片界的至尊级,大概只有1970年的墨西哥电影《鼹鼠》可以荣膺这个名誉。”
 图片

El Topo,1970


影片讲述了牛仔在小儿子的陪同下开始的神秘旅程,他穿过贫瘠的土地,只为去追寻真实的自我。这部反文化的实验电影,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在电影院连续播出长达六个月之久。从此,《鼹鼠》成为当年午夜影院长盛不衰的片目
 



《鼹鼠》大获成功之后,七十年代美国的很多电影院便开始去寻找新的午夜电影。导演托德·布朗宁作为黑色电影的先驱,他的反文化电影,在午夜电影盛行的当下,又再次回到了观众的视野里。我们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他的作品中,最饱受争议的午夜电影《畸形人》(Freaks)。

图片

Freaks,1932


电影中的马戏团将畸形男女作为集市展览的物品。本片在1932年发行后因题材过于怪诞而被禁止,却在午夜电影时代,成为了众多反文化电影迷的追捧佳作。

图片

Freaks,1932


这部格里菲斯年代的戏剧化电影,在当时完全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需求。即便呈现上并不属于普世意义的价值观念,电影依旧用所谓“畸形人”世界的温情,打动着大家。这也让小编想起了,2017年的西班牙爱情电影《肌肤》(Pieles),虽然躯壳看似“畸形”,却又如童话般追寻着爱与希望。

反文化电影,不单只有血腥和暴力,亦有温情与善良。

图片

Pieles,2017


《大麻烟疯潮》(Reefer Madness),在波士顿的午夜电影放映期间,常被作为反大麻宣传片播映。当时深受反文化潮流影响的学生,即使在影片放映期间,也毫不顾忌地吞云吐雾。放映厅里烟雾缭绕,热闹非凡,加之以银幕上播放着《大麻烟疯潮》,这样的画面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波士顿学生生活中,成为不可规避的一卷。

图片

Reefer Madness,1936


午夜电影的反文化论战,其实在电影界从来没有停歇过。因为午夜电影如《粉红色的火烈鸟》Pink Flamingos)和《洛基恐怖秀》(T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等,太过于边缘化和反世俗化,曾有学者将午夜反文化电影等同于不健康的违法电影。

图片
T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1975

但其实,午夜电影中,小人物的温情与美好,也无处不在;很多午夜电影,也在反文化的哲学体系中,探索着人性更深维度的意义。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