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图》改编自大卫·米切尔的同名小说,因为原著把不同时空的六个故事进行了拼贴,结构宏大,故该小说被称为“无法改编”的小说,而汤姆·提克威打碎了原著的叙事结构,重新整合,以平行剪辑的形式表现了六个看似独立实则暗含联系的故事,讲述了在过去、现在、未来的不同时空中,人类的残酷、勇气、信仰和爱,展现了人类文明和个人文明在人类存在角度上生命的最大实现。
第一个故事来自19世纪中期,律师在一次买卖的旅行中与一名黑奴相识,于是决定放弃家中巨额的资本和生意,投身于黑奴解放运动,并把这段经历写到了航海日记之中。——
第二个故事来自20世纪30年代,一位年轻音乐家为了保护自己创作出的《云图六重奏》,失手杀害了另一名老音乐家,并因为彼时社会对同性群体的排斥,在完成创作之后,身为同性恋的年轻音乐家饮弹自杀。在故事之中,年轻的音乐家阅读到了上世纪律师的航海日记中的奋不顾身,而他与自己同性恋人——西克史密斯博士书信中的情意也被博士珍藏了下来。
——
第三个故事便是20世纪70年代博士与一名女记者揭露核反应堆安全威胁丑闻的事,在这过程中,女记者看到了博士与恋人的书信。
——
第四个故事是关于在2012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出版商阴差阳错被关进养老院,而后与其中的老人们团结一致逃出了养老院。这个故事中,出版商收到了上个故事中女记者的调查日记。
第五个故事发生在2144年,星美作为人类控制的克隆人,无偿为人类服务,星美在自我意识觉醒之后,决定争取克隆人的自由,但最终失败。星美在意识觉醒之时,看到了来自上个故事改编的电影,其中“我绝不向暴力屈服”的台词成为星美起义的重要力量。
——
第六个故事在2321年,地球在大灾难后回到了原始社会,山谷人扎克在目睹灭族之后与先知人离开了地球,去到外星球建立家园。
六个故事看似松散“老套”,但它们分别散布在人类浩瀚历史的不同空间与时间中,融入在人类文明的历史叙事之中,其中环环相扣的关系,使得他们产生了远远超越单个故事的价值,体现人们抗争的本源,以及在螺旋上升而又重复的世界中,人类的方向与意义。/众生万物的共情/
被奴役的黑人、被排斥的同性群体、老龄化下的经济崩塌以及科技水平下人类的贪婪与伤害,都是影片讨论的议题。如第五个故事中的“乐园”,无数的星美在被量产出来,而后被用来重组,作为材料来“孕育”下一个星美,这不仅隐喻着资本世界下,资本家占领劳动者创造的财富,又用劳动者自身的血肉来喂养劳动者的“恶行”,也呈现出克隆人的自由与尊严的问题。
导演试图以一幕幕残酷画面,让作为人类的观众与众生万物共情,体会到人类屠杀印第安人、奴役黑人、剥削工农等等不同形式的压迫,从而反思自身的存在。
/“烦”而“存在”/
电影中从19世纪到未来,苦难和压迫是人类所共有的,同时也带给人们精神升华的力量。海德格尔认为,“烦”是人作为一切存在的衡量者的存在状态,“烦”即是人在世的所有得以精神升华的体验的总和,这个所谓“烦”即是人类的苦难,因为“烦”的状态的不消退性,人类的苦难在时间和空间上则是永恒存在的。
对于“烦”的问题,海德格尔给出的答案是“畏”与“死”。在“畏”中,体验自身存在的虚无性,在领略到存在代价的同时,发现自身存在的危险性。这在电影中,体现为角色发现现存问题对于自身生存造成的危害以及自身存在的代价及危险性后,采取积极抗争的行为。如第四个故事中出版商在面对养老院的禁闭与暴力时,发出“我绝不向暴力屈服”的口号,而后与同伴一起逃离了养老院。这不是处于主动的勇敢举动,而是因为他人生中面临延续不断的“烦”而产生的“畏”,并做出与所在社会普世价值相反的选择。
在存在主义的观点中,许多人处于沉沦和异化的处境之中,意识不到自己作为个人和自我的存在,将自己埋藏在群体性之中,不愿思考过多;也有的人感觉到除了沉沦和异化,自己还有上升到“存在”领域的选择,但因为现实的考量,放弃兀自挣扎而出,选择仍然退回到沉沦的形态之中。而苦难进入人类命运之中,才让生命显出真象,才让生命被迫“存在”与思考。只有在苦难阴影逼近与笼罩之时,一个人才能从其日常琐碎的、被奴役的生活之中释放出来。正如影片中2144年的世界,克隆人被巨大的科技容器控制,被设计、被操纵,被辖制在电脑容器之中,当面对同伴以及电影中的苦难时,突破了电子程序的限制,实现了自我意识的苏醒,并且选择为克隆人面对存在、面对现实,呼吁更多人苏醒过来。
影片除了呈现出“烦”的永恒性,也体现出了“永恒轮回”观。尼采认为,“历史的进程并非是朝着某个更高的阶段的直线发展,而是在一次次地返回到曾经达到的某个阶段之中”,并且呼吁个体“永不枯竭的创造的生命意志”,以此“把瞬间永恒化”,在接受虚无论的同时,肯定当下的价值,找寻生活的意义。电影时间线从19世纪到未来,又回到了人类文明最初的原始社会,结束即是开始,首尾相连。故事一中律师的日记被故事二中的音乐家读到,而音乐家的书信被故事三中的记者看到,记者手记被故事四中的出版商看到,出版商的故事变成电影五中的克隆人看到……每个故事因为文字与影像,环环相扣,形成了一种冥冥注定的命运联系,人们接收到前人的历险、友情、爱情、坚定,然后在亘古不变的历史斗争中反复,在抗争中憧憬美好生活。人类无穷的欲望、贪婪使得人类历史一次次地返回到曾经的某个阶段,然而《云图》所想表现的正如《云图六重奏》的最后一个音符,它是刻意失准的,意味着反抗宿命、能够跳出这一切轮回的希望。故事里的人物因为善念的一念之间而做出改变,看似微不足道的信念却可以成为人性的种子,在历经时空的洗礼后,仍然发出壮美的光辉。
就像影片中星美所说的,“我们的生命不是我们自己的,从子宫到坟墓,无论是前生还是今世,我们与其他人紧紧相连,每一桩恶行,每一项善举,都会决定我们的未来和重生。”
而这也体现出原有的“永恒轮回”观在这里发生了改变,原有的“永恒轮回”观强调生活“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绝无新意”,并且把“权力意志”视为个体在“永恒轮回”中的关键,在肯定世界虚无,肯定生命痛苦,愿意当下一再重演的同时,肯定当下的意义,并担负当下的价值。不仅如此,海德格尔梳理道,“空间是有限的而时间是无限的,所谓无限的就是永恒的,存在者整体在有限空间中无限生成”,表现出“永恒轮回”观中的时间概念。在电影中,“生命的痛苦”被具象化,“世界虚无”的本质被淡化,原有的厚重哲思相比之下变得浅薄,电影将人们的“困”集中在某一个时间上,时间也被压缩到几天之间,个体在碎片化的时间内消解自我的困境从而“瞬间”找到自我的价值,更显示为一种“奇观”。这样的呈现方式虽然让电影主线更加明晰,但娱乐性和商业性大大增加,简单强烈的矛盾冲突取代了复杂化的哲学思考。这也是商业科幻影片的“通病”,用鲜明的善恶史观去呈现故事,采用以少数人的牺牲唤醒多数人的浪漫主义表达,并没能在许多问题上进行深入的辩论,也没能在正确道路上做出深刻的探讨,仅仅只是成为缓解人们现实焦虑的良药。所以,《云图六重奏》最后刻意失准的音符固然动人,但或许还能呈现出更多的底色。
图文策划|小谢
排版美编|Vi
图片均源于网络
欢迎各位电影人、电影爱好者踊跃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