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没态度Vol.12 | 所谓看懂电影,本身就是虚伪的




1.jpg

陈喆 / 所谓看懂电影,本身就是虚伪的


2.jpg


3.jpg

大家好,这里是没态度电台 

一档由影像后宫独立开发

专注于和来自各行各业各类工种的“影迷”

唠嗑的深度电影交流聚落


我们没有态度,只想畅所欲言



640.jpg


4.jpg



5.jpg


1. 

什么是电影理论?


2. 

看电影需要看懂电影吗?


3.

自己未来方向以及一些小建议



6.jpg


COCO

Hello大家好,欢迎来到没态度电台。我们没有态度,只想畅所欲言。今天我们邀请到了硕士毕业于俄亥俄大学,本硕专业都是电影理论的陈喆老师。欢迎陈喆老师,能不能先给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陈喆:

大家好,我叫陈喆。我本科在美国的水牛城大学学的电影研究,也就是电影理论的偏向电影历史和理论学习的专业。研究生在俄亥俄大学又进行了两年的进修。


COCO:

好,请陈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电影理论,Film Studies其实具体是学习或者研究一些什么?会接触到什么样的课程?


陈喆:

这个问题其实蛮复杂的。其实从课程上来说可能比较好说,我们一般上很多电影理论的课,还有电影历史课,尤其是研究生阶段,研究生更加的专业一点,主要就是研究电影这个方面,我们还会上一些学术理论的课程,如学术写作如何进行。然后还会根据我们教授感兴趣的课题,在他们进行研究之后,会开一些课程,然后跟我们进行分享。比如说我的导师是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去研究戈达尔的电影,他后来就会开一些相应的课程,一方面是回顾他的一个成果进程,另一方面是带着我们去了解这样一种做研究的方法。


COCO:

那这个电影理论的研究好像还同时跟很多别的一些专业有融合,像您刚刚说有研究关于结合了弗洛伊德,那可能也跟哲学有关系吧。


陈喆:

对,确实是。其实就像我们学电影理论的时候,也就是理论课Film Theory这个课本身它其实也有很多跟哲学有关的部分,主要其实是跟电影研究学科的历史有关的。就像电影研究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学科,它以前是从文学分化出来的,所以其实我们会学不少跟语言学会有一些关系的东西,然后也会学一些哲学方面的东西,主要是因为研究电影的方法有很多,很多都是有哲学的根源,所以我们也会进行一个基础的了解。


COCO:

原来是这样。那陈喆老师在 Film Studies的学习中,有没有感觉哪一部分或者哪一个领域是您觉得最有意思的或者说是比较实用的?


陈喆:

说实话我觉得都挺有意思的,因为是喜欢才去学这个东西,所以当时学的时候就根本也没有想过有没有用,但是后来也为此吃了不少苦。如果硬要我选,其实我是蛮喜欢电影史的,因为会发现电影史所包含的东西特别多,可以了解许多电影的历史、世界的历史和社会等等有怎样的相互影响。实用的话,真的没有特别感觉有实用的部分。


COCO:

我能够理解,因为我以前学哲学专业的时候也是觉得好有意思,但是没有什么用。因为比方说有些人可能一开始本科是因为兴趣爱好学了一个专业,但是学到研究生,他可能会同时考虑到以后出来的职业方面,就会改去学别的专业。但是为什么您学习Film Studies时觉得没有太实用,但本科和硕士学的又都是Film Studies呢?


陈喆:

想学Film Studies这个专业其实是高中的时候就有这个想法。那个时候在国内高考,然后发现国内有这样专业的学校太少了,所以我在国内上了一年半的大学,也没有学到这个专业,所以后来为了学这个专业,而转学去的美国。之前为什么会想学的?其实主要一方面是爱好。我其实受《佳片有约》影响挺多的,那个时候周六看电视就会有《佳片有约》,然后它在放电影之前都会有一个简短的讲评。


COCO:

对,会有一个比较简短的介绍。


陈喆:

对,然后我就看节目里经常会来一些老师,我觉得他们非常厉害、很有学者的感觉,知识很丰富的样子,所以那时候我就单纯也想变成那样,但是也只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感觉。真正能刺激到我的其实是跟李安的那部《少年派》有很大的关系。因为那个时候我在上高中,也蛮喜欢电影,自己会去看电影,有时候会跟其他同龄人讨论。然后我记得那个时候感觉肚子里东西也少,脑子也不清楚,反正看完以后迷迷糊糊的,跟别人进行讨论的时候,就有一种我说不过别人的感觉,其实也算是自尊心过剩,小孩子气。但是真正的那一刻,我发现,当我觉得自己确实没有说过她的时候,我更加感受到我对电影这个东西还是太无知了。


其实那算是推我一把,让我坚定的想学电影研究。电影研究其实一开始我的目的很单纯,就是想能看懂电影,但后来越学越多就发现,所谓看懂电影这个概念本身其实都很虚伪,但是也已经走上了学习的道路了。那为什么研究生还接着学,也是跟我比较特殊的学习过程有关,因为我是转学过去的,所以我也是为了省学费,本科其实蛮快就毕业了。虽然说最后成绩也挺好的,该上的科目也都一样没有落下,但是确实也有一种太多东西都只接触到了皮毛的感觉,于是就想再读一个研究生。而且那个时候确实是以以后做学术为唯一的就业道路去考虑,也没有想那么多。我是上了研究生以后发现做学术这条道路和我想象的其实是不太一样的,后来有了一些其他的想法,所以现在暂告一段落,没有再进行这种学术上的进修。但我确实没怎么想过对就业有无用处,真的就是喜欢就去学。


COCO:

Film Studies听上去是一个偏学术偏理论的专业,就像可能mass communication大众传媒,也是那种偏学术,比较少实操性的一个专业。学这个专业对我们自己本身是有一些什么用处呢?如果我以后不是做学术的话,那是不是学这个就没有用了?


陈喆:

我的导师跟我说过一句话,算是让我豁然开朗,一下就让我看清楚了道路的方向。首先他跟我说,如果只是想看懂电影的话,本科上完就足够了。如果真的走上了master degree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位的电影研究的道路,其实你已经在往学术上走。上完研究生以后,一般来说应该去读PhD什么的,如果你没有的话,其实它确实会某种角度上限制你的就业方向,但是也不是说完全没有活路。很多人可能会去做一些电影节的相关的工作,或者去一些电影的发行公司等等,像是美国A24的公司,可能去那种类型的公司进行工作,还有可能说会去一些杂志社撰稿。说实话就业方向确实蛮窄的,如果只是单纯的想要就业的话,说实话我觉得电影就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


COCO:

您现在从事的职业是跟专业相关的吗?


陈喆:

一方面我现在在广州的国际纪录片节做实习,是因为我想了解一下国内的电影节展是什么样的运作方式,另一方面现在我也在影像后宫有一些工作,其他时候做做兼职养活自己。我算是不得不走上一个比较自由职业者的道路,但是我自己倒是挺享受的,我还比较喜欢这样的生活节奏。


COCO:

到现在为止,您最喜欢的是哪一部电影?


陈喆:

这是一个经典问题,所有人都会问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在那么多好的电影里选一部。


COCO:

或者说有没有那么一部电影是您学Film Studies之前就已经看过,但是在学了这么久这个专业之后,从同一部片子您可能看到了更多的东西,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陈喆:

可能是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比如说最喜欢的10部电影里,这部片子永远都在里面。因为之前就会说卓别林是喜剧大师,看他的作品,可能更是看它一个幽默的方式,他拍的时候有过多么精巧的这种设计等等。学了电影研究以后,会了解到这部电影里一些卓别林想表达的这种工业社会的工业化,以及这种工业技术的进步造成了人类在工作中开始发生了一些人性扭曲的声讨,我可以看到一些更多的东西。


COCO:

因为您之前也说您的一个导师算是一句话让您豁然开朗,其实在学专业的过程中,是不是自己的想法产生了一些改变,还是说遇到了一些迷茫,让您觉得导师的一句话好像给您指了一条明路呢?


陈喆:

对,其实就挺感慨的。因为像我们研究生是两年,第一年主要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第二年主要是全力在进行毕业项目的准备。像我们专业是有两项的,一个是做一个考试,要写两个短的论文,十几页的,加起来30多页。这个是对两个电影理论的方向进行表述,另一个就是写毕业论文。我当时就在摇摆应该选哪个,因为按照我原来的计划是研究生读完立刻就去读PhD,马上成为一个电影学者。但是我经过第一年的学习,我对进行学术这个事情不那么确定,主要的原因一个是做学术确实难,那种要求你思考辩证性、复杂性,还有你的知识含量的考验,真的确实也是一种压力。同时我的导师们都是太聪明的人,我在他们面前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真的挺打击的。其实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学者,但即便是在今天的学术界也没有获得我觉得能匹配他们的认可,而且更可怕的是我发现电影研究这个学科在目前的时代可能处于一个稍稍有点落寞的感觉。


因为像我们一开始去学电影理论,第一个接触的可能就是本雅明,然后是巴赞,还有一些哲学的某个大家,其实他们都是在这个人类的文明历史上至少留下了一些痕迹的人。尤其是巴赞和本雅明这样的人,他们真的在某种意义上影响了电影的发展。比如说巴赞的那种纪实性的电影追求,可以说是直接影响了法国新浪潮,也影响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学者不管说是在行业还有艺术的媒体下,它真的发挥了一些引导的作用。


但是我发现当今时代的电影学者太少可以能做到这种事情的,电影制作、电影评论和电影研究这种东西过于割裂,就往往会出现一种研究电影的人被拍电影的人认为不懂电影,而研究电影的人又觉得拍电影的人没有达到他们应该有的水平,所以很割裂。本来应该互相沟通的,都是喜欢电影的两种不同的工作人员,但是他们却没有形成最好的这种碰撞。于是我就去问我的教授,我把我刚才说的这段话跟我教授说了,我导师就跟我说,其实你说的挺对的,当今这个时代对于电影研究学科的重视程度真的不太高,太多的学者又没有做到真正好的研究,所以我其实就不再想读PhD了,他告诉了我这一点让我发现了自己的观察,也不是说完全的一个幼稚的、片面的观点,让我了解了自己,可能说要尝试一下做点别的事情,再看看要不要回到学术这条道路上。


COCO:

您现在毕业出来工作多久了?


陈喆:

两年多了。


COCO:

感觉其实也积累了不少实践的经验。那你对走学术这条路有一些什么新的想法?你觉得现在这个时代做这种电影理论的学术有意义吗?


陈喆:

我永远都会说有意义。还是要有人去研究电影,去发掘那些观众可能看不到的地方。因为电影研究这个东西,它有趣的地方其实就是在于它可以发掘一些电影导演自己都没有发现过的在自己作品中表达出来的一些意思,这也是为什么电影研究被放在人文学科里。如果有一天电影研究没了,我们都只能以导演的那种标准、那种解读作为标准答案的话,电影的多样性其实就被磨灭了,所以我还是觉得有用。


我现在也干了一段时间跟学术没有太大关系的工作,第一个感觉我觉得可能说对做学术的信心又恢复了一点点,发现自己还是有一定适合的素质的。同时我还可能愿意做一些跟影展有关的事情,我还是挺喜欢把电影带到观众面前时的感觉,就像巴赞做的那种事情,他会一直办一些影展一样的活动。他的目的其实就是提高观众们对电影的审美。这种循环是一个良性的,观众越来越难伺候,拍电影的人就会对自己有更加严格的要求,那么电影的质量也会上升,就形成一个好的循环,我觉得现在可能更需要做这种事情。


尤其是现在短视频发达的社会,其实大伙看一个东西的耐心被降低的太厉害。像那种“一分钟看完一个电影”,它其实所关注的点就是在于电影的剧情讲了一个什么精彩的故事,但是电影不只有故事而已,他还有视听上的美、音效美等等其他的表达。如果只看几分钟的剧情,那些东西其实就都错过了,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注意到电影其他维度的美,我想做一些跟这种有关的事情。


COCO:

插一个题外话,因为我看了您写的两篇公众号上面的深度文,其实我个人感觉的话,您的那些文章都很有自己的角度,包括内容也都很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您的知识储备相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都是比较丰富的,毕竟您是学电影研究的。但是您好像不是很乐意别人叫你学者,因为我看您的深度文时,会感觉您有做学者的那种专业,那您为什么不大喜欢别人称呼您为学者呢?


陈喆:

谢谢给我这个评价。但是主要其实就是因为惭愧,因为和那些真正做学术的那些研究员、教授等等相比,我实在是算不上,这也是给大多数可能以后未来想学电影研究的朋友们一个建议,你如果读到了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位置,就不要把自己再当成学生了,其实就已经是在开始进行作为一个年轻学者的培养。一般来说在国外读的话,其实你和你的导师是平级的,只是说他比你的经验更丰富而已,所以在心理上也要有一个和他平等的感觉。但是我比较抗拒是因为我觉得我可能说作为一个影评人,可能说带有一些学术的背景,但是我还是觉得我不算真正做过学术的人,我没有真的出过专著。而且我觉得这些年学电影研究给我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对知识要谦逊,所以我不敢那样称呼自己。


COCO:

可能像一个学者路上的小学生?


陈喆:

对。或者说是在路边站着的一个人,有的时候走上这条路,有的时候又跳出来。


COCO:

也许对于一些同样是学这个专业的一些学生,他们可能觉得导演导不出他们认为一部影片应该有高度,但是同时导演又觉得学者没有准确的解读他们的电影,这种我觉得可以称之为miss understanding这种东西,您看别的电影时您会不会感觉那些电影、那些导演没有把那个片子达到您认为应该有的高度呢?如果是您的话,您要怎么去和解?


陈喆:

其实我研究生第一年的时候就有这种困惑,因为我们系有三个教授,最老的那位教授是我导师的老师,他把他的学生带到我们学校,我是选他的学生为我的导师的,他的师傅,也就是最老的教授,其实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学者,他过于聪明了。我那个时候虽然说本科学了一年半,但其实真的就是刚刚好可能踩在了门框上,我当时就在想,我都没有拍过电影,我凭什么做电影分析?我凭什么做电影研究?


第一年的时候我是高密度的参加我们系里电影制作方面的那些课程,还有他们拍摄的过程中,我其实都会去剧组里混,他们上课如果我能旁听的我也去听,同时又上我本职的课,后来我发现,首先我巨天才的教授,其实是一个从来不拍东西的人,由于他极高的智商和知识素养,他对电影的制作是非常了解的,他只是没有拍过而已,但是相应的科技,比如说现在行业的一些风向,他都是很清楚的。相反他的学生,也就是我的导师是一个比较刻苦集中在他钻研的这条道路上面的人,他对这些就没有那么的了解。其实从这两个人的对比上我就会发现即便不懂电影制作方面的一些东西,我依旧可以做电影研究。


这一下子首先就让我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可能性。那为什么我后来觉得这个事情可能没有那么的重要呢?一个是我刚才提到的,我们做电影研究,更多的可以走方法、走作者论的那一条道路去研究作者的一些一生,进而去研究他的电影。但是同样也有许多刚才提到一些其他的哲学的方法来进行电影的研究,我们更多的是看这个作品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东西。其实我们理论课里最常提到的就是representation,这个词一直会出现。其实电影也是这样的,在一个社科类的人文学科的底下,我们更多的是通过这个作品去看它所反映的,可能说在我们的人类文明上、社会上和历史上所造成的这种影响、回应等等。


比如说某个镜头用的是什么型号的机器,用什么样的角度从高角度进行了一个拍摄等等,它具体的操作方法我们可能不那么清楚,但是它所带来的效果其实是我们会去学习的东西。我们从解读研究的这个方面来说,其实已经具备了应该有的东西了。当然,如果你是一个更加细致或者说对那个方面有兴趣的学者,你可以去进行一些相应的技术上的了解,去融入你的研究中。但是如果你没有选择这条道路,比如说我想研究女性主义电影,我更多的是去看性别的理论,然后去进行电影的研究分析,在那个时候就没有必要说此刻我拍的某一部电影在技术上有什么样的表现或者使用。


COCO:

好,最后想问陈喆老师有没有一些鼓励或建议给那些准备学习这个专业或者正在学习这个专业的学生呢?


陈喆:

我是比较理想主义的人,我还是觉得电影研究和电影制作不应该像现在的时代一样分家。


首先我想说给所有学电影的同学,一个就是电影拍摄的同学们,想拍出真的好的电影,我还是建议你学一些理论的课程,至少有一个了解。别的不说,除了知识面这些东西,过于深入的哲学思考可能也没有那么必要,但是它可以影响你思考时的辩证性和多样性,它也可以给你带来一种文化包容性,让你的作品更加的有深度。而学电影研究的同学,首先说这条路我是觉得挺需要勇气的,因为确实从就业上真的非常窄,如果你还坚持的话,一个是保持谦逊,知识永远是无尽的,但同时也要努力,因为你会发现你读过的东西很多你都忘了,但其实那些东西都会内化在你脑海里,在你之后做电影分析也好,写东西的时候也好都会回来,也不要太强迫自己,要劳逸结合,尤其电影研究专业,经常一周就会让你读个三四百页、两三百页的东西,你就会觉得压力很大,根本读不完,这个时候不要逼自己,除了去使用一些阅读的技巧快速的筛选信息以外,也要注意休息。


我自己是一个焦虑的人,我没有办法面对像庄子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那种知识的无尽,所以我很多时候会怯懦。但是胡适也说过一句话“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也希望你可以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


COCO:

好的,谢谢陈喆老师今天给我们的分享。那我们今天没态度电台就到这里结束了,谢谢陈老师。


-END-


音频剪辑/小谢

文字翻译/Vi

排版美编/小L


7.jpg

更多电影拍摄资讯,请来撩我!


8.jpg


9.jpg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