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sh
Shincy在国外待了那么多年,其实也有了解到国内外影视行业的一个不同。作为一个制片人,您觉得国内外影视行业的区别是什么?
Shincy
我在国内外工作上的角色稍微有点不同,所以看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也会有一些不一样。在国外我的身份是独立制片人,以学生作品或短片这样比较小的电影制作方面的工作会比较多;回国之后我的身份是投资人,接触的是比较大的项目,虽然我没有直接接触制作,但以投资人的一个角度去看这些项目会发现一些国内项目的特色。
我曾经看到一个蛮有意思的文章,讨论“影视大国和影视强国的区别”,说现在中国是影视大国,要走到影视强国的话,两个名词之间还隔得有多远?文章里给的答案是影视工业化。海外的影视行业比较重视工业化,因为工业化是流水线,每个人都在做非常专业的事情。我们看到所谓的爆米花大片,其实它有一个很好的公式,整个核心在于效率高,并且能保证产品质量,这一点其实就保证了电影作为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预见性。这对投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些在国内的影视制作来说是还没有成型的,现在我看到这个行业里的人也意识到专业性的重要程度,以及怎么样才能够保证产品的完整度和怎么样去量产一个电影,我觉得这个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其实在国内影视投资的职业还是比较少,国外比较多是专投影视或是专投文化的风投,所以我也希望通过这个工作,把外部的资本引到电影市场去,我现在作为投资人,从全新的角度去看制片行业,包括它对市场、对资本的责任,我觉得在这条路上是国内的制片人是很艰难的,因为他要做的事情除了在行业内部去建立一个系统之外,还要去跟外部去搭建一个信任。还有一方面是关于文化自信方面的,美国拍的电影为什么能够跨越种族和文化,所谓的爆米花电影和个人英雄主义电影,也是由于美国这个国家本身的历史和文化。虽然美国是一个不太有传统的国家,但由于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导致它是一个文化熔炉,所以美国电影不太具有民族性,也不需要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国人一直其实对自己的文化有一种骄傲感,对于华语电影人来说,如何与世界对话,如何以世界人自居,如何去描述关于“人”的故事,这是对于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的人来说是一个比较难的、值得探讨的方向。
幕后照
Wish
的确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其实我之前了解到您本科是读的是经济学专业,您之前是做制片人,到现在投资人,您觉得从制片人到投资人的契机是什么呢?
Shincy
其实我是属于跨界职业,我本科学的是经济,还修了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专业,导致我现在对心理、认知类的虚拟技术很感兴趣。研究生阶段读了电影制片专业,最近我在准备法考,所以我有些朋友开玩笑说我是不是又要换一个职业了,下次再见到我可能就成律师了。
Wish
哇,这真的是别人家的孩子了!
Shincy
我当时也有思考过的问题是我是一个非科班出身的制片人,我觉得制片所需要的能力是综合的,资历这个东西确实重要,但我觉得它不是必须的。我在AFI(美国电影学院)的第一个星期的时候觉得课程很多,对于我这种毫无经验的人来说简直就是“拔苗助长”。但制片这个行业难就难在,如果要成为一个好的导演,你只需要把导演练好就行;如果要成为一个好的摄影,你只需要把技术练好就行;但如果要成为一个好的制片,你就必须得是一个好的人。
每个项目中的每个团队都不一样,其实制片人也分很多种类型,例如有的制片人像母亲一样去解决问题,然后提供所有一切你需要的东西,整个过程就如同孕育一个生命的周期,首先得去找一个对象,怀上了之后把它生下来,最后还要把它嫁出去,整个生命曲线结束了之后还要再重来,找对象怀上孩子生孩子……中间出现的所有问题包括洗澡、买衣服、学说话都是你要去负责解决的。当然也有的制片人是负责融资的,或者是负责剧本的,制片人没有一个很准确的概念到底是干什么的。但是我觉得跨界也好,背景也好,大家担心的本科不是学电影的能不能做制片这个问题,从多元化的角度来说,这也是其中一个优势,制片考的就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最重要的是保持学习。因为作为制片人,每一天遇到的都是全新的问题,你这辈子永远不会遇到两个完全一样的项目,你所拥有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没有办法复制,永远没有一个套路是可以通用的,你永远要去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