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以镜头记录下我看到的故事

未标题-1.jpg


1.jpg

李米杰,一名来自湖南的青年导演,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后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学习社会学纪录电影创作,曾参与过BBC和Discovery的节目制作。



图片1.png



2018年,李米杰曾被选为中方导演,为第三届金砖国家电影节制作中方开幕影片。2019年,李米杰联合制片的《美国工厂》被Netflix收购,并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奖”、“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最佳导演奖”等多项大奖。

随后,李米杰的纪录片处女作《家以何安》获得第54届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第17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最佳纪录长片”、“最佳国际传播中国纪录片”以及入围了多类奖项。


图片2.png


在同济大学学习广播电视编导的时候,李米杰拍了一部纪录片——《上海妈妈》。在拍摄之前,李米杰不明白“时间是什么”,不明白“什么叫等待”。但在拍摄《上海妈妈》的过程中,她明白了什么叫“听”,什么叫“静”,什么叫“时间的力量”。
 

在此之后李米杰便决定了专攻纪录片,因为她发现做纪录片是让她生命逐渐被打开、被丰盈的过程,是给自己生命答案的一种方式。


2.jpg


李米杰执导的纪录片《家以何安》探寻的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述了一位面对家庭和教育困境4岁孩子的母亲,渴望从国学经典中寻找自己生命出口的故事。


拥有高学历、即将迈入中年的妻子超燕,决心让四岁的儿子放弃上幼儿园,进入国学班。同时希望通过全家共同学习中华传统中“和而不同”的智慧,淡化家庭矛盾,以此获得美好和谐的生活。然而事与愿违,婆婆、丈夫和儿子都对“国学”充满抵触情绪,原本隐藏的家庭问题、夫妻矛盾迅速激化,二人继而吵架、分居、离婚……


图片3.png



刚开始萌生制作《家以何安》的念头的时候,李米杰还只是一个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怀着一腔热血的她提起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却遭到了学校老师的不理解,他们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没有价值的选题。



但在我们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许多家庭在公共场合中谈及对孩子的教育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议题,有人会为此争吵,有人会为此退让……于是李米杰以此敲定了这部作品的根基,从调研到拍摄结束,用时六年有余,李米杰也在其中重建自己。



图片4.png



在题材上,《家以何安》从婚姻、教育、成长、自我和解的角度去探讨“国学热”的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价值观不一致的夫妻,哪怕是出生在同一个家庭的兄弟姐妹,价值观也有可能会不一样,更何况来自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家庭,李米杰想探寻的是如何“和而不同”。

 

所以在《家以何安》中,李米杰真正想要去探讨是透过读国学这一家庭教育事件中引发人们去思考,当每个人价值观念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去相处?


图片5.png



在内容上,《家以何安》的第一版是一个关于“教育”的故事,但后来才发现这个家庭的深处藏着不同于表面的内核,于是推翻了第一个版本重新结构,以人与人之间的价值观差异来层层铺垫,“教育”到最后也只是整个片子的一个切面罢了。



在选角上,李米杰有一个要求就是这个家庭一定是三世同堂的家庭,这样会呈现出更复杂的人物关系。于是李米杰从500多个家庭中,通过电话采访、建立关系等复杂的前期调研后,最终筛选出一个真实的家庭作为拍摄对象。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工薪家庭,但在《家以何安》的成片中,里面的人物性格丰满,事件冲突层层推进,就像看剧情片一样。


图片6.png



《家以何安》不仅把温暖传递给了观众,李米杰也学会了如何去爱别人,它疗愈了李米杰和自己的关系,和父母的关系,跟周围一切人的关系。李米杰也希望《家以何安》这部作品可以像一面镜子一样,可以帮助观众拨开云雾,照亮自己生命中隐藏的部分。

 

资料来源:
[1] 广州纪录片节GZDOC——李米杰:做电影是我对这个世界表达深情的方式
[2] 凹凸镜DOC——家以何安:一出国学热潮背后的家庭闹剧



-END-



编辑/小冯
图文/GaGa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