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罪案电影,与现实一同疯狂“尽皆癫狂,尽皆过火。”电影学者波德维尔曾这样评价香港电影。 大卫·波德维尔 当回顾90年代在香港井喷的B级电影时,你不得不首肯波德维尔的评价,尤其是对其中一类较为特别的奇案片。 香港电影其实一直都有奇案类型,只是到90年代就变得走火入魔,电影的关注点往往偏离奇案事件本身,而着重渲染暴力、血腥、色情元素。 当时拍奇案片出名的导演有李修贤、邱礼涛、邓衍成等人,出自他们之手的奇案片都极具感官刺激,极易引发观众的生理性不适。 李修贤导演的《羔羊医生》,取材自当时一桩轰动的“雨夜屠夫”连环命案。出租车司机林过云专挑深夜杀害、肢解女性乘客,之后还给尸体拍下照片。 《羔羊医生》 《羔羊医生》中由任达华饰演这个残忍的杀手,角色换了个名字,叫“林过雨”。电影里有个情节是警察在搜家的时候不小心碰倒了玻璃瓶,结果流出来的是女性乳房标本。 邱礼涛的奇案片最具癫狂气质。他的《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改编自八仙饭店的灭门命案,凶手将饭店屠杀一空,警察查找不到死者尸体,后来有坊间传言,凶手将尸体都做成了叉烧包。 《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 邱礼涛则选用这个传言来拍电影,电影中展现了黄秋生饰演的凶手将尸体剁成肉馅的镜头,将官能刺激最大限度塞给观众。 邱礼涛还有一部《伊波拉病毒》,简直是将18禁元素能用上的全用上。 《伊波拉病毒》 《伊波拉病毒》没有现实案件背景,是一则虚构的奇案。故事主角又是我们熟悉的黄秋生大哥,在这部电影里他饰演的阿鸡在非洲奸杀了一名黑人女性,由此染上伊波拉病毒。 阿鸡没有毒发身亡,反而回到香港闹出一场“生化危机”。这还不够,他还要干在《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干过的事,杀掉餐厅老板,这次用来做的是汉堡包。 最变态的还要数邓衍成的《乌鼠机密档案》。肥猫郑则仕饰演的一个老实本分的小老板撞见妻子出轨,在酒吧倾诉心事时说漏嘴,阴差阳错请越南帮杀掉了自己的妻子。 《乌鼠机密档案》 小老板逃到广州,让任达华饰演的乌鼠帮忙报仇,不料乌鼠倒戈,开始陷害小老板的家人。 影片最令人反胃的一个情节是,乌鼠让小老板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女儿被活活烧死,还把烧成碳的小女孩拿到老板面前,捏着嗓子说:“爸爸,我晒得这么黑,你还认不认得我啊?”残暴程度已经非言语能形容。 那段时间香港奇案片的频现并非空穴来风,奇案片如此之多,是因为当时的奇案确实多。 媒体凑出来的“香港十大奇案”,至今仍能时不时就在互联网上看见,相信不少人也都略有耳闻。 “雨夜屠夫”、HelloKitty藏尸、秀茂坪烧尸……这些作案手法残忍、性质恶劣的案件,集中高发于上世纪90年代。 这些奇案里所透露出来的令人匪夷所思的残忍,天然就是一个很好的卖点。又有《羔羊医生》突破禁忌,通过展现极端镜头而以低成本获得高票房,奇案片就此被发掘成新的商机。 导演们如此敢拍,与当时香港电影分级制度的建立有关。分级制度建立后,导演不再需要考虑“少儿不宜”,开始不断挑战人们的接受能力。 他们将镜头对准暴力、色情、凶杀、肢解场面,不得不承认,是为了勾起人们的猎奇心理,满足观众的窥探癖,电影的感官刺激,也在奇案片里被放大到极致。 B级片一般都是通过小成本制作来换取利润,奇案片能满足人们对刺激的追求。观众蠢蠢欲动地想看,导演也心照不宣地一部一部拍。毕竟在香港,票房话晒。 但导演们选择将奇案搬上银幕,更多是出于社会批判的目的。 经过经济的迅猛发展,进入90年代之后,香港社会环境变化极快,贫富差距也随之拉大,一些人在生活上受困,选择报复社会,因此当时就有许多奇案被曝光。 再加上“九七回归”的日子临近,香港电影界弥漫着“九七焦虑”,人们不知道未来会朝什么方向发展,惶惑不安的心理易于使人们催生出格的心理和行为。 《乌鼠机密档案》 奇案片已经成为香港电影的一个特色现象,而奇案片的热潮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逐渐褪去。 后来香港也出现了以奇案为题材的电影,如《踏雪寻梅》、《天水围的夜与雾》,但这时的电影已经摆脱渲染极端桥段的趣味,转而发问这些奇案背后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天水围的夜与雾》 《踏雪寻梅》 奇案片的“过火”,一时不好评价。我们自然无法容忍那些为了博眼球而制造刺激的镜头,但一想到现实里的凶手或许会比电影更加残忍,我们又不禁哑口无言。无论如何,人心依旧是个无底洞。 END. 资料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hbuu0LrhJVTWNbs0mocNbg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8487710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636CJB6051787EK.html 《杀人奇案充斥香港银幕》 彭辉 上一篇明暗交战下一篇黑边是怎么带来“电影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