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逝去的时间,留下了实相吗?

忆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当有人问起是什么构成“自我”时,你可能很快就想到,是记忆。然而究竟“自我”是否只靠记忆建立起来,这又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题目,在此暂且不作探讨。



但我们还是可以提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信以为真的记忆,到底有几分真实


我们时刻生活在记忆当中,造物赐予我们思维,记忆便是其中最宝贵的礼物。时日一天天过去,记忆在有意无意间缓缓印入心扉。


当你与某样从前相识的事物偶然重逢,记忆会把你迅速拖回往事中,那些美好的曾经不断涌进你的头脑,使你回味流连。


普鲁斯特通过一块触碰到上颚的小玛德兰点心,打开了回忆之门。点心的气味打通了他前半生的种种经历,他找到了专属于记忆的温暖。


1.jpg

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



「当人亡物丧,昔日的一切荡然无存的时候,只有气味和滋味长久存在,它们比较脆弱,但却更强韧,更无形,更持久,更忠实,好比是灵魂,它们等待人们去回忆,去期待,去盼望,当其他一切都化为废墟时,它们那几乎是无形的小点滴却傲然负载着宏伟的回忆大厦。」

——《追忆似水年华》



当成年之后陷于种种不堪的困苦时,遁入回忆之海是一种可靠的选择,童年时光常常给我们带来慰藉。


鲁迅在《社戏》里提到他不常看中国戏,却细细地回想起儿时跟母亲回娘家和小伙伴们一起看戏的经历,他生动勾勒着那一场社戏和小伙伴们,最后徒留感叹“再也没有看到像那夜的好戏”


2.jpg


童年的纯粹,可能也只有在记忆中发出温暖的微光。


记忆,也是法国“左岸派”所热衷的一个主题。


/左岸派/

Rive Gauche


“左岸派”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在法国出现的电影流派,因为这一群体主要是集中活跃在塞纳河左岸的艺术家,所以便有了这个名称。


3.jpg

塞纳河左岸花神咖啡馆,艺术家在巴黎的聚集地


“左岸派”的电影艺术家们因为相同的理念走到一起,其中代表人物有阿伦·雷乃、克里斯·马克、阿涅斯·瓦尔达、玛格丽特·杜拉斯等。


4.jpg

“左岸派”电影人


与“左岸派”同一时期的,便是另一支影史留名的流派“电影手册派”,他们引领的法国新浪潮运动改变了世界电影的面貌。


5.jpg

新浪潮双杰 戈达尔(左)与特吕弗(右)


“电影手册派”的作品被称为“作者电影”,他们的电影多跟导演个人经历相关,而“左岸派”的则被称为“作家电影”,因为他们的更关注文学性,对于电影的理解更加严肃考究。


回忆、遗忘、想象、潜意识等,是“左岸派”导演们共同的主题,他们都经历着战争的创伤,对过去有着复杂的情绪,这促使他们不得不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去发掘尽可能多的秘密。


曾有理论家说过“20世纪是批评的时代”,文艺美学观点在20世纪有了很大的发展,本身也是文学家的“左岸派”导演们不免受到一定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伯格森的直觉主义,以及萨特的存在主义对“左岸派”文人们影响最大。


1626244683487847.jpg
7.jpg
1626244740407125.jpg

弗洛伊德、伯格森、萨特(从左至右)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打开了人无意识的深渊,促使人窥探内心的黑暗。伯格森则强调越过理性,通过直觉直接抵达“实在”。存在主义揭示生活的荒谬性,主张“存在先于本质”人需要不断创造自我。在“左岸派”的作品中都能找到这些观念的影子。


“左岸派”导演孜孜不倦探寻人丰富的内心宇宙,他们都提出了关于记忆的看法。


 影片速览 

01.


9.jpg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L'année dernière à Marienbad

导演 / 阿伦·雷乃

编剧 / 阿兰·罗布-格里耶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讲述了一个可疑的故事,片中的男人和女人似乎只是初次相遇,男人却喋喋不休地重现与女人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相遇的种种细节。


女人在将信将疑间自己也恍惚了,不管如何,最后她还是决定跟男人走。


10.jpg


在电影的开头,镜头缓缓扫过故事发生地那栋酒店的诸多室内细节,仿佛人在边走边看的这些物事,勾连起人的回忆


旁白不断喃喃重复着咒语似的话语:“沉寂无声的大厅,脚步声完全被厚重的地毯吸收……”仿佛主人公竭力不想忘记某些事情。


11.jpg


男人和女人可能真的在去年发生过一段感情,但是有谁能保证回忆没有虚构的成分?记忆总是模糊的,它不能原原本本地呈现回来,这是头脑的一种缺陷。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的真实与否已经不重要,至少它让我们知道记忆的真实去到何种程度,引发我们思考,我们到底应该拿记忆怎么办


02.


12.jpg


 La jetée

导演 / 克里斯·马克

编剧 / 克里斯·马克


克里斯·马克的《堤》虽然说是一部科幻电影,但它没有展现科幻电影常见的那种未来社会科技高度发达的场面,它的主题,仍旧是“左岸派”关心的记忆与时间。


《堤》的表现手法独特,除了几分钟的动态影像,全片都是静止照片,这提醒了我们电影不过是一分钟24格照片的视错觉,也启示我们,回忆往往只是一帧帧不连续的静态想象


电影的背景设定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后,巴黎被核弹摧毁,人们转移到地下过着老鼠般的生活。这里有着统治者和囚犯,统治者们希望从未来得到能源,就用囚犯来做穿越时空的实验。


13.jpg


那些有着强烈精神意象的人被当作对象,一个男人经常被他儿时做的梦所困扰,在那个梦里,他在一个停机坪看到了一张女人的脸,以及一个男人的死亡


14.jpg


随着实验进行,男人和他梦中的女人发展了恋情。实验的任务轻易完成,男人用只言片语便将未来人说服。


实验结束,他沉湎于过去的美好,选择回到那个女人身边,却被现世追来的特工枪杀。未来不可知,现世满目疮痍,或许在这种困境中只有回忆能够成为出路。


15.jpg


03.


16.jpg


广岛之恋

Hiroshima mon amour

导演 / 阿伦·雷乃

编剧 / 玛格丽特·杜拉斯


《广岛之恋》也充满着战争带来的心碎和余震。一位法国女演员来到广岛,爱上了一个日本建筑师,而他们各自都有婚姻。


女人走过广岛的废墟,战争给她带来的伤害重又回到她眼前。她曾在战时爱上过敌军的军官,爱人被杀后,她也受辱。


她本整顿好一切重新开始,而在广岛的男人面前她还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曾经的爱人。


17.jpg


面对惨痛的过去,是否应该遗忘?记忆中美好的一面又无法割舍,这是令人类最煎熬的一种纠结。每个人都无法摆脱记忆的痒,而生活只会像车轮一样滚滚向前。


“左岸派”的导演们对记忆给出不同的解答,而普鲁斯特告诫:“当一个人不能再拥有的时候,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如何认识记忆,是人们一生的课题。


END.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