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电影窗台上的意外之喜——俄罗斯电影

 俄罗斯电影 很有名,业内标杆的小金人对这里的电影人来说,颇有些手到擒来的姿态。


早在上个世纪,《战舰波将金号》《持摄影机的人》《伊万的童年》 等影片便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讨论,并在此后的岁月里,成为了世界电影史上的丰碑


1.jpg

《战舰波将金号》


这里的电影发展几乎与电影本身的发展是同步的,还在苏联时期,导演 爱森斯坦 便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剪辑理论“蒙太奇理论”


他的作品《战舰波将金号》至今都是电影学科的教学片。


2.jpg

《战舰波将金号》


《持摄影机的人》则是导演 维尔托夫 实践“电影眼睛理论”的作品。他将电影摄像机比作人的眼睛,主张电影工作者手持摄像机“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


3.jpg

《持摄影机的人》


这个时期苏联盛产的纪录片里便遵循了这种“真实电影”的艺术形式。


4.jpg

《持摄影机的人》


强调主旋律、宣扬正能量,但又能在正能量中深挖人性内核,是前苏联电影的一大特征。


《伊万的童年》里,塔尔科夫斯基通过一个失去童真的十一二岁的孤儿,不断地引发一系列令人眩目的梦幻场景,展现了战争所带来的绝望和摧残,撕开了”主旋律“影片的遮羞布。


5.jpg

《伊万的童年》


安德烈·塔尔科夫斯 基算是俄罗斯元老级的电影人了,在他54年的生命里,电影占据了他生命的一半时间。


在他留世的仅八部作品中,他以他博大深邃的精神气质与庄重沉郁的诗性叙事,开创了艺术电影的崭新典范,也为他在世界电影史上争得无可争议的一席之地。


6.jpg

《伊万的童年》



— —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电影人俨然继承了苏联时期开创性的电影理念。他们将前辈的先锋思考保留在他们的影像中,这使得在步入新世纪后,俄罗斯电影依旧在创造着意料之外的惊喜


索科洛夫的《俄罗斯方舟》将其偏爱的长镜头美学发挥到了极致,整整九十多分钟的片子仅由一个镜头完成。


这部一提“一镜到底”便无法绕开的经典片子,导演成熟的场面调度功力可见一斑。


7.jpg

俄罗斯方舟


亚历山大·索科洛夫 是当代俄罗斯影坛最重要的导演,被认为是塔尔科夫斯基的精神继承人。死亡是他最感兴趣的题材,《浮士德》里,他用极美的镜头,魔幻而冷静的撕开肉体窥探灵魂。


当浮士德一件件失去之后,他竟然撕毁契约杀死了墨菲索斯。作为索科洛夫“权力的本质”四部曲的最后一部,他仅保留了歌德诗作的主线。


这个故事里,魔鬼不再是既狡猾又风趣、光彩照人的骗子,而成了一个可怜兮兮的放贷者。


8.jpg

《浮士德》



—  —


2003年《回归》上映之后,安德烈·萨金塞夫开始作为俄罗斯新一代导演进入国际视野。片中失踪12年回来的父亲,在兄弟俩面前展露着绝对的强权。


9.jpg

《回归》


用安德烈·萨金塞夫的说法,他在他的电影中复兴了塔尔科夫斯基的美学,用一种虔诚的神秘,几乎是宗教的自然态度来填充画面。


“回归”是一个比喻,像蛋糕一样充满层次。


10.jpg
11.jpg

《回归》


在影片始终笼罩着的蓝灰色调中,关于父子之间的威严和违抗、亲近与隔膜,还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父亲这次带他们去旅行,是否能成为父子间的疗伤之旅呢? 


12.jpg

《回归》


作为新生代导演,萨金塞夫并不高产。在他的民族“自黑”作品《利维坦》中,他讲述了一个抨击俄罗斯社会现状的黑色喜剧故事。


13.jpg
14.jpg
15.jpg

《利维坦》


这个发生在巴伦支海附近的小村中的“强拆”故事,也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个人利益与政权利益发生冲突,且能够提前明确谁会赢得战斗的国家。


16.jpg

《利维坦》


尤里·贝科夫 《危楼愚夫》同样聚焦于社会现状,通过生活在俄罗斯小镇的迪马·尼基丁发现了一幢随时都可能倒塌的楼房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不得不拆”的现实。


17.jpg

《危楼愚夫》


两位俄罗斯新一代电影人,不约而同的通过影像,将矛头指向了游走于腐败漩涡的俄罗斯政治体制。


他们像他们载入电影史册的前辈那样,

在电影的纱窗上捅出一个意外之喜。




 ☞ 参考来源 : 

豆瓣|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艺术电影的巅峰人物。

新浪|《影史上伟大的闷片大导之安德列·塔尔科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

钛媒体《<伊万的童年>:少年反法西斯战争里的诗意写作与残忍》

舞蹈中国《浮士德:文艺作品永恒的灵感》

人民网俄文版《征服世界的十部俄罗斯电影,都在八分以上》

骚客文艺《Soul日历丨影鉴 安德烈·萨金塞夫<回归>

君君电影院《这部俄罗斯8.5分电影是我们不可能拍出来的》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