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撬动世界电影版图改革的震撼——巴西电影

热情的桑巴、

欢腾的足球、里约热内卢的银色海滩,

在许多人印象中,

美洲大陆上的这个国度仿佛就是

快乐的代名词。


但在影像世界里,

绚烂的光影色彩是异国浓郁情调的表达,

深切的人文关怀是对现实的另一派严肃关注


这里曾举办过举世瞩目的奥运会,

体育不曾缺席这个国家。但父亲却时常缺位,

快乐不过是生活的表象,

重重的社会问题残忍的改变着人心的走向

《中央车站》

获得奥斯卡青睐的 / 巴西电影新浪潮硕果


图片

Central do Brasil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在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运动和法国新浪潮运动,也在美洲大陆上带来了巨大波动。《中央车站》便是在这股电影风潮中应运而生的,在巴西电影新浪潮之前流行的豪华的歌舞片和史诗片,被当时的年轻电影人批判为“肮脏的商业主义及文化卖身”


图片

Central do Brasil


 新电影运动关注贫富差距,带有强烈的政治诉求。因此新电影运动的某些成员也排斥新浪潮,认为新浪潮抄袭好莱坞,精英色彩太浓。但巴西电影人们并没有放过这个革新的机会,他们用大量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在世界电影版图中自成一派。


《中央车站》1998年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和最佳女主角。 以情动人,不靠民族符号取胜 ,是它独特的电影风格。


图片

Central do Brasil


一个脾气古怪的老大妈和一个九岁男孩之间的感情,虽然格局不大,民族和时代色彩也不明显,但通过白描式的人物刻画,将观众带入她俩的世界。


这部片子也奠定的巴西电影文化基调:“男孩要寻找他的父亲,女人要寻找她的归依。而这个国家,要寻找它的根。”


图片

Central do Brasil




《上帝之城》

不仅揭露着本土社会

也撬动了奥斯卡一项重大评选规则的改革


图片

Cidade de Deus


巴西电影好像都有着浓烈的色调,尤其是或深或浅的黄色。这也许和他们的肤色有关,也可能是观者对巴西电影的一种刻板的心理色彩,一种趋于粗俗而非色情意义上“黄”


他们的镜头非常凌厉,绝不拖泥带水,这在2002年的《上帝之城》中便能强烈感受到。


图片

Cidade de Deus


对于里约热内卢这座“上帝之城”来说,这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上帝。在这里, 暴力是一种生活方式,生命是一种赌博。


它恍如一个社会的广角镜,把存在于巴西社会中的冲突和变化都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被上帝遗弃的城市真正缺失的是法律、秩序和道德。


图片

Cidade de Deus


这部片子在2003年被巴西选送到奥斯卡竞选最佳外语片,第一轮评选便惨遭淘汰,因为以老人为主的评委完全无法接受儿童参与黑帮的情节,还没意识到影片的水准便举手否决。


仅在次年,《上帝之城》作为美国放映的影片入围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剪辑四项奥斯卡大奖,学院之外更是好评如潮。


这件事对奥斯卡外语片评审会造成极大的触动,也促使了对陈旧评选规则的改革。


图片

Cidade de Deus


犀利的表达、洞察社会的眼光,巴西电影人们用自己的坚守,为巴西电影开拓了一条充满个性的道路,也为世界电影带来不可多得的震撼。


seo seo